close

  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民族性很強的國家,從歷史來看,經歷過明治維新、戰後復興的蛻變,不管是經濟、文化、還是政治上,都相當地前衛並能獨樹一格,在國民上下齊心、共同努力下,造就了現今的日本社會。

 

    不過日本的災難卻似乎永不停息,至從廣島、長崎的原子彈危機以來,由於日本的地理位置很差,鄰近大國就算了,氣候也相當惡劣,海嘯和地震接踵而來,不斷地威脅到日本的國民安全,像是阪神的大地震,人員的死傷慘重加上經濟也受到重挫。這或許除了是島國外,為何日本的領土侵略性會這麼強的原因……

 

    尤其是去年發生的三一一大地震,比十幾年前的阪神大地震還可怕。雖然震源在島外,但是地震規模卻有芮氏九級的強度,而且發生的地點卻在日本的東北部,這跟日本近期預測到的地震結果大相雷霆,所以事後的災難處理也慢半拍,因為大部分的地震演練都在關東和東京附近,雖然日本近幾年來所投入跟地震天災有關的經費是如此多,彷彿是投入了深不見底的黑洞一樣,不見其效在。

 

    可怕的並不只有地震,而是隨後而爆發的災難。地震隨後而來的海嘯,襲捲整個日本的東部沿海區域,其中的東北三縣所受到的打擊最大,除了位於沿海和地勢較低外,著名的V字型的海灣,增加了海嘯的高度,除了高樓大廈外,無一倖免於此,後續的海水流進成湖和清理家園,所造成的當地產業經濟的停擺,影響甚大。

 

     天災的海嘯地震降臨,已經讓日本國民疲於奔命了。沒想到日本不敗的神話-核能也出了問題,由於地震導致核能反應爐的冷卻系統壞掉,導致反應爐無法冷卻,位於福島核電廠的核能外洩下,附近的三到十公里內的居民也緊急疏散撤離,避免受到核能的輻射汙染。

 

     輻射的反應爐在無法冷卻的前提下,核電廠的人員必須冒著生命危險,在曝露於超高標輻射的風險下,冒險進入廠房內的危險區並進行搶修線路的工作。這種視死如歸,為國家犧牲奉獻的美談,讚揚為福島的五十壯士。

 

    由此可以看見日本人對於災難的處理還是很團結的,像是東京大學會把教室空出來讓難民暫時避難,充當避難所使用。而附近的超商和店家,也會提供免費的食物和熱飲,幫忙需要的人。在天搖地動的巨大變革下,日本人是不會趁火打劫的,甚至蠻自律的,不會有為了插隊而發生了推擠的情形。彼此互相幫助和噓寒問暖一番,也驗證了「人間自有真情在」的這句話。

 

    不只是國民的團結,連企業也紛紛加入救援的行列。企業的經營人把自己的財產和退休金捐出來,供於救災之用。就是因為企業的商人都有社會公器的概念。所以當下也不做甚麼生意了,捲起褲管投身於救災的情節,是令人感動的。不只是商人,還有媒體的生放送,也展現出日本人難能可貴的地方。播報的新聞不會設法去取得國外的同情,並且用相當客觀的角度,以平常心去提供災後的資訊、訊息。而且也不會利用災後去賺錢,廣告和綜藝日劇也停播,專心地幫助日本災後的復甦。

 

     人民是如此積極努力地參於復甦,然而政府此時又在哪裡呢?日本的首相菅直人,卻是只會做秀的無能領導人,一心只想延長自己座的位置壽命。所以災後的政策,對於核電廠的輻射外洩,始終包庇著東京電力公司,不去設法解決問題,並且試圖掩蓋真相,導致日後的災情擴大,政府的無能由此可見。還有在野自民黨也不跟政府合作,一起攜手解決問題,或許也是因為怕自己的無能被曝露出來吧!

 

    日本的災後捐款那時候的印象蠻深刻的,我們的台灣捐款額竟然是世界第一,愛心完全不落人後,當初從新聞看到日本所發生的災難,不只海嘯還是核能電廠爆炸,畫面各個怵目驚心,讓人捏一把冷汗。尤其是福島核電廠的員工,堅決留守於崗位,為了日本國民的生命安全來做最後的把關。遙想到台灣,是否我們台灣會發生跟日本一樣的災難嗎?台灣大概也有幾座核電廠吧!到時候如果出問題的話,台電只會說設計錯誤讓我們自己等死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舞秋 的頭像
    舞秋

    舞點秋風勁

    舞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